國務院明確提出加強“儲備性政策”研究 官方智庫或擔主角
2009年07月06日 9:21 11420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王紅茹
中國智庫體系開始變革
目前,除了現(xiàn)有的各大研究機構,剛于3月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被業(yè)內認為是加強“儲備性政策研究”的重要智庫,而其成員的“高規(guī)格”、“超豪華陣容”,更令外界關注并予以極高期望。該中心堪稱中國史上“最高規(guī)格”的智庫,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原國務院副總理)、 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商務部原副部長)。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其辦公地點距離中南海僅百米。
從該中心了解到,自成立后,該中心還沒有開展大的活動,首次舉行重大活動,是7月2日至4日在北京舉辦的“全球智庫峰會”。這次大會邀請200家到300家全球知名智庫和全球500強企業(yè)領袖,為擺脫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平穩(wěn)增長出謀劃策。
“我們中心是一個大概念,其定位是國際性經濟研究、交流和咨詢服務機構,當然也包括國內儲備性政策的研究。因為中心剛成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參與專門的儲備性政策研究。”該中心研究人員之一、國家開發(fā)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6月23日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此外,由于該中心屬社團民間組織,國家沒有撥給任何經費,其經費全靠自籌。為了籌集研究經費,該中心成立了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其最高決策和管理機構是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董事會,董事會成員暫由中外著名企業(yè)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及各界社會賢達人士組成。
從經費來源看,這個被認為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級智庫,跟西方國家的智庫具有相同性。
“各國的智庫做的事都差不多,但是國外大量的智庫是非官方、非盈利機構,是獨立政治之外的,拿政府錢的機構比較少,大多是富人設立的基金會承辦;而東亞的智庫比較依附于政府,跟政府的關系更密切一些;或者依附于大企業(yè)的比較多。”隆國強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
但是,該中心的成立無疑將打破原有的智庫格局,國家開發(fā)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評價說,“中國智庫體系的變革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