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上尋金”到“耕海探寶”
——山東地礦三院推動地質勘探走向海洋
2016年11月15日 8:56 350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耿仁東
9月13日,中國南黃海,連云港以東83海里,一項新的世界科鉆紀錄浮出水面——
由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施工的“中國東部海區(qū)大陸架科學鉆探工程”CSDP-2井順利竣工,終孔孔深2843.18米,創(chuàng)造了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心孔深全球最高紀錄,且在施工過程中首次證實了南黃海油氣資源的存在。
5年前,他們在世界屋脊打出了“高原第一鉆”;3年前,他們在膠東創(chuàng)造了金礦巖芯鉆探亞歐孔深新紀錄;兩年前,他們在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探獲國內首個、也是最大的海上金礦床。
從陸地,到高原,到海洋,山東地礦三院正推動傳統(tǒng)礦產地質加快走向蔚藍,在產業(yè)布局全國、放眼全球的同時更加注重深度融入膠東這方熱土,讓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澎湃在山海間。
腳踏膠東58年
提交金資源量1500余噸
58年來,三院在煙臺承擔了大量的基礎性、公益性和商業(yè)性地質工作,為煙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技術保障和服務保障。
建隊以來累計勘查評價礦床和礦點550余處,發(fā)現(xiàn)礦產52種,探明儲量的礦產35種,提交特大型礦床5個,大型礦床13個,中型礦床23個,累計提交金資源量1500余噸,相繼在膠東地區(qū)實現(xiàn)了金、鐵、煤、石墨、滑石等礦種的找礦突破,探明大中型水源地7處,發(fā)現(xiàn)評價13處地熱田,創(chuàng)造潛在經濟價值5000多億元。
尤其是2010年以來,該院先后探獲招遠玲瓏、萊州西嶺、萊州三山島、牟平遼上等特大型金礦床,累計金資源儲量1200余噸,助力煙臺成為世界上最富集的三大金礦區(qū)之一。
從陸地走向海洋
探獲全國首個“海下金山”
2012年2月,三院中標《山東省萊州市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這是該院建隊以來乃至全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地質勘查項目,一場全球罕見、聲勢浩大的海上探金大會戰(zhàn)由此打響,三院地質找礦由陸地走向海洋的大幕也由此拉開。
2015年初,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順利通過由陳毓川院士為首的專家組評審,探獲金資源儲量470.47噸,平均品位4.3克/噸。專家組認為:三山島項目找礦成果全國第一,全球亦有一席之地,是世界上罕見的特大型金礦。
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首開我國海域金礦勘查的先河。施工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翟裕生、許志琴、金振民和世界地科聯(lián)副主席迪萊克等先后來項目考察調研,對海上施工技術和重大找礦成果給予盛贊。許志琴興奮地表示,海上鉆探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地質工作已從大陸走向海洋,我國已從地質大國向地質強國邁進。
研發(fā)海上鉆探平臺
打下海洋科鉆全球第一深
由陸地走向海洋,搭建平臺是基礎。在海上鉆探平臺的研制開發(fā)上,國內尚無可以借鑒的經驗。三院人沒有畏懼挑戰(zhàn),歷時三個多月研制生產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鉆探平臺。平臺穩(wěn)定可靠、組合靈活、拆裝簡便。經過三山島海上黃金勘查實踐,該平臺經受住了十級大風、冬季海冰、頻繁拆裝的考驗,證明完全穩(wěn)定可靠。
2015年,三院又在這個基礎上,升級改造,大膽創(chuàng)新,參考國際一流海洋鉆探平臺的設計理念,重新研制開發(fā)出新型大陸架鉆探平臺——“探海1號”系列海上鉆探平臺,成本僅為類似石油鉆井平臺的十分之一。平臺實現(xiàn)了模塊化、自動化,能根據施工要求,自由組合平臺構件,靈活增減作業(yè)面積,并能自動升降平臺高度,填補了國內空白,并成功運用于三院承擔的“中國東部海區(qū)大陸架科學鉆探項目”。
鉆探平臺不負眾望。今年9月13日,“中國東部海區(qū)大陸架科學鉆探工程”CSDP-2井順利竣工,創(chuàng)造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芯孔深全球最高紀錄。
責任編輯:羅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