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找礦兵
記武警黃金一支隊找礦能手王艷忠
2016年05月31日 8:43 2905次瀏覽 來源: 中國礦業(yè)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說王艷忠火眼金睛,并非虛言,有數據為證:發(fā)現44條黃金礦脈,探明的黃金儲量超過了80噸。
不過,王艷忠煉就一雙火眼,靠的可不是法術和運氣,憑的是勤奮,講的是科學。
1992年從長春地質學院本科畢業(yè)后,因為成績優(yōu)異,王艷忠被學校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但在他心里,能親自找到幾座大金礦才是真本事,尋金報國才是他最大的夢想。最終,他謝絕了母校的挽留,毅然穿上警服,成為了武警黃金部隊的一名黃金找礦兵。
1994年初,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金廠,這個坐落在蒼茫深山里的地方,迎來了一群身穿迷彩、手拿錘子的黃金兵。這是王艷忠所在的隊伍。
東寧縣,緊鄰中俄邊境,20世紀30年代初占領東北三省的侵華日軍,為實現擴張的野心,征用了17萬中國勞工,耗時10年,在東寧修建了寬90千米、縱深50千米的亞洲最大軍事要塞。不僅如此,侵華日軍還控制了當地所有的礦山,瘋狂掠奪東寧的礦產資源。
“當時采的是硫磺,為了戰(zhàn)爭需要,用來制造炸藥、子彈,而每天的副產品是順便挖出一塊金磚,這些情況說明當地含金量高。”王艷忠說。
日軍戰(zhàn)敗投降后,當地人把日軍在深山里所有采過礦的洞穴都叫做鬼子洞。當地人傳說:鬼子洞內遍布暗井,許多中國勞工死在洞內,尸骨遍地,日本人撤離時還設有暗道,里面埋設了地雷,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無人敢去涉足。
1994年,為了找到傳說中的金脈,剛剛來到這里的王艷忠和戰(zhàn)友們走遍了東寧的群山,進行了一輪極為細致的勘測。在勘測過程中,王艷忠聽說了鬼子洞的故事,有著地質人敏銳判斷的他,決定要冒險闖闖這些神秘的洞穴。
“搞地質的人對出現的礦體一定要搞明白,礦擺在這里,要是說不清楚,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必須把這個礦體的產狀、特征、資源量摸清楚。”帶著地質人的執(zhí)著和堅韌,王艷忠開始了一段和“鬼子洞”打交道的驚險歷程。
1994年夏季的一天,王艷忠找到了傳說中最為兇險的八號鬼子洞,經過多年的積水浸泡,木頭架構的支護已經相當脆弱,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為了降低整個隊伍的風險,王艷忠決定只身進入洞內查看究竟。
僅僅帶著一盞礦燈和一根繩子,王艷忠就鉆進了這個半個世紀無人涉足的深洞。很快,他的身影就消失在一片黑暗之中。
“很多人不愿意,甚至是不敢爬進去,結果他爬進去了。這種未知的洞穴是很危險的,里面也不知道有沒有有毒有害氣體。”黃金第一支隊原支隊長紀奎森回憶道,那次他著實為王艷忠捏了一把汗。
由于日軍戰(zhàn)敗前的大肆破壞,八號洞里的情況異常復雜,到處是橫七豎八的木樁、深不見底的暗井、隨處可見的鐵釘、木片,從繩索拉進的緩慢速度,可以看出王艷忠前進得十分困難。
難以忍受的寂靜足足持續(xù)了一個半小時,終于,戰(zhàn)友們看到拿著幾個樣品袋的王艷忠搖搖晃晃地從黑暗的洞穴里走了出來,一顆顆懸著的心,也隨之放下了。
“那個鬼子洞有二百四十多米深,將近兩米寬,一米八高,它下面有暗井、豎井,隨時有可能掉下去,里面的稀泥都浸沒膝蓋了。”說起那次的經歷,王艷忠并不諱言自己當時的恐懼。“也想到危險了,但還是覺得應該把這個礦井搞清楚。”
這次探險般的勘查,使得王艷忠系統地采集了洞穴里的礦石樣品,證實了這個兇險的八號鬼子洞富含一噸多的黃金儲量。
此后,東寧的二十多個鬼子洞,都一一留下了王艷忠摸索勘查的足跡。
1995年初,根據收集的樣品和化驗數據,在將近60平方千米的金廠礦區(qū)內,王艷忠和戰(zhàn)友們設計了理想的鉆探位置,在轟鳴的機器聲中,一號孔開鉆了。但是鉆探結果卻出乎意料,一號鉆孔鉆進了700多米,提取出的樣品卻沒有發(fā)現一絲含金的跡象。巖芯鉆探施工成本很高,每米就需要一百元的費用,這就意味著一號鉆孔投入的數萬元都打水漂了。
“當時覺得這礦表層構造明確,下面應該也是一樣的,但打完才覺得不是這么回事,這說明鉆可能打偏了。”第一鉆落空了,作為技術負責人的王艷忠坐不住了,他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反復對照著圖紙驗算自己的方案,尋找著失敗的原因。幾天下來,戰(zhàn)友們發(fā)現他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像生了一場大病似的。為了確定第二個鉆孔的位置,他煞費苦心,在東坡山上上下下實地反復論證了5天時間,最終重新選定了位置。
第二個鉆孔開鉆了,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王艷忠開始晝夜跟班指導作業(yè)。功夫不負有心人,不過幾天,就傳來了好消息,鉆進到50多米時,就開始出現含有金礦的礦石了。聽到這個消息的王艷忠既興奮又緊張,他守在鉆機旁,等樣品取上來后,仔細查看異常,并一一記錄下來。就這樣,從早晨到晚上,他竟一天沒吃沒喝也不覺得餓。從此,王艷忠吃住都在鉆機上,鉆探班實行的是“三班倒”,而他是“一班倒”,餓了,就吃些每次換班戰(zhàn)友們給他捎來的饅頭咸菜;困了,就裹著大衣在鉆機旁打個盹。十幾天的時間,王艷忠把取出來的巖芯全都進行了反復研究,摸索礦體的成礦規(guī)律。
那段時間里,王艷忠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從地下取出來的巖芯分析,得出礦體的成礦規(guī)律太特別了,并非像往常那樣的脈狀結構,而是一種垂直的圓筒狀。他反復琢磨礦體的成礦規(guī)律,剎那間,一個念頭一閃而過:筒狀礦體結構。
“礦體像一條脈狀的,有一定延長的,就是脈狀礦體。但是這個礦體是個筒狀,地表是50米長,30米寬,這礦怎么長成這樣呢?”王艷忠沒有相信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對著巖芯分析的數據發(fā)出疑問。
難道真的是筒狀礦體成礦結構嗎?王艷忠又一次詢問自己,開始為自己的發(fā)現而激動。據說在地殼的深處,隨著地殼的運動,含金的巖石通過碰撞會聚集在一起,生成一個金柱子,然后從大地的深處噴薄而出,這樣生成的特殊金礦就叫筒狀礦體。這種礦體含金品位極高,世界上非常少見。
“這個筒狀金礦體,地表是個橢圓形的,長軸是50米,寬是30米,向下是側伏的,不一定往哪斜,所以對我們的鉆探布設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雖然說著困難,但地質人的自信和踏實卻在王艷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5年,這一罕見的筒狀金礦體被年輕的王艷忠和戰(zhàn)友們證實了,這一條500米深的礦脈含有16噸的黃金儲量。
一年后,一座大型金礦選廠在這里建成,東寧礦區(qū)開始規(guī)?;_采,這是國內惟一一座露天開采的筒狀類型礦,年產黃金數百公斤。
從1994年直至現在,王艷忠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金廠礦區(qū)勘查22年,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刻滿了王艷忠和戰(zhàn)友們奮戰(zhàn)的痕跡。這22年,他們先后找到了44條黃金礦脈,探明的黃金儲量超過了80噸,金廠礦區(qū)也成為特大型黃金礦區(qū)。
選擇了地質找礦,就意味著選擇了荒涼和寂寞,但為了祖國的富強之夢,王艷忠無怨無悔。2012年,黃金一支隊承擔第一幅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面對新的職能任務,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各種的未知壓力,他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前不久,該項目順利通過評審,獲得“三優(yōu)一良”的好成績。這么多年,王艷忠也面臨著很多誘惑,地方上很多金礦企業(yè)給他開出了高達百萬元的年薪。不過,王艷忠從沒想過要遞交轉業(yè)申請。說到此事,他頗有感觸:“說沒動過心是不可能的,但我是部隊培養(yǎng)出來的,穿著這身軍裝,只有為國家工作心里才踏實。”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