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的投機狂潮
2016年05月03日 10:26 4261次瀏覽 來源: 金融時報 分類: 期貨 作者: 孫德生
在今年年初,西方大宗商品交易商知道,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費國,將在市場方向上扮演決定性角色。他們當時不知道的是,驅動價格的不僅是中國經濟前景,還有中國投資者。
在過去一個月里,一種近乎瘋狂的氛圍籠罩了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一群短線交易者和渴求收益的財富管理公司涌入這個監(jiān)管較輕的市場,常常制造驚人的結果。
鐵礦石等一些大宗商品期貨的日交易額大幅飆升,有時甚至會超過中國年度進口額。上海鋼鐵期貨在上周某一天的交易額超過了中國股市的總成交額。
此番交易飆升與去年股市暴跌前的情形如出一轍,令中國各大期貨交易所警鈴大作,它們迅速采取行動,提高期貨合約的交易手續(xù)費和保證金標準,試圖為投機熱降溫。
盡管這種做法消除了一些價格泡沫,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會嚇阻新的投資者群體進入,后者在去年推行嚴厲法規(guī)之后從股市轉戰(zhàn)而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希望讓中國進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中心,并用人民幣為大宗商品定價和結算。
所有這些可能對原材料定價方式產生深遠影響,而且有可能推升作為全球經濟基石的大宗商品的價格。
花旗(Citi)分析師在本周的一篇報告中表示:“鑒于中國期貨市場監(jiān)管要少得多,從而對可能是全球投機性最強的投資者的保護也要低得多,這種(交易量的)增加對全球大宗商品定價造成了多重風險。”
西方監(jiān)管機構多年來一直在應對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問題,在某些情況下還出臺了倉位限制措施。美聯(lián)儲(Fed)前主席艾倫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表示,2007年末至2008年初油價的快速上漲是投機造成的——當時油價達到了每桶145美元。中國只是剛開始應對這些問題。
當去年年初以上海混沌投資公司(Shanghai Chaos)為首的一群對沖基金做空銅的時候,西方大宗商品交易商對中國投資者的實力感到震驚。
但這次的投機興趣來自主流領域,財富管理公司和散戶投資者紛紛涌入上海期貨交易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等國內交易所。
大宗商品投機興趣上升的誘因,可以追溯至中國政策制定者今年為提振經濟和人民幣匯率而主導的信貸激增。
這導致建筑活動增長,并激發(fā)投資者設法押注中國經濟的興趣。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表示:“就我們看來,這只是輪到大宗商品期貨了,因為其他市場的上升空間看起來相當有限,同時與2011年的峰值水平相比,許多原材料的價格在最近這波反彈之前下跌了逾70%。”
HFZ的投資組合經理斯科特 霍巴特(Scott Hobart)表示,顯然大宗商品的新參與者顯著增加了,而交易量飆升的規(guī)模和范圍表明,他們正在不熟悉的市場配置資本。“他們明顯對短期交易和短期風險有急切的胃口”。HFZ在中國和全球開展大宗商品交易。
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駐香港的中國市場研究總監(jiān)洛根 萊特(Logan Wright)表示,其中一些資本可能來自中國各銀行銷售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他補充稱,負責資金投資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被迫采取投機策略,為這些銀行渠道的投資者實現(xiàn)目標回報率。
在過去一年里,中國國內債券市場遭受國有企業(yè)或者國有參股企業(yè)違約的沖擊——在中國債市,投資者多年來一直以為,中國政府將永遠不會允許出現(xiàn)違約。
這削弱了債券投資的吸引力。同樣中國股市也在過去一年下跌逾30%。
此次投機狂熱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在金融市場。經歷了6年的下跌以后,鋼價今年上漲了50%。鋼價上漲促使中國的鋼廠重啟生產或者增加產量,而全球還在艱難應對鋼鐵過剩問題。
世界可能不得不適應定價權轉向東方,以及由此導致的波動性加大。中國的大宗商品交易所正尋求向外國交易商開放,預計上海將在今年推出國際原油期貨合約。
尼爾 休姆(Neil Hume)和戴維 謝潑德(DaVid Sheppard)補充報道譯者/鄒策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