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工業(yè)垃圾和舊手機里提煉稀土
竟成稀土資源儲備最多的國家
2015年08月25日 8:35 1151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新技術 作者: 王迅
稀土有工業(yè)“黃金”和“維生素”之稱,由于其具有優(yōu)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zhàn)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yè)、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稀土科技一旦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飛躍。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zhàn)后幾次局部戰(zhàn)爭中壓倒性控制,正緣于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日本沒有稀土所以很早就開始儲備,防止別國卡脖子
1987年,稀土開始被用于電腦生產和其他電子產品。而后,稀土廣泛應用于眾多高科技行業(yè),從風電渦輪機到導彈、手機和照明,特別是稀土對清潔能源技術至關重要。稀土屬于清潔能源產業(yè)的核心材料之列,甚至涉及軍事高科技等國家安全核心部門,關乎國家間的戰(zhàn)略競爭。美國“愛國者”導彈之所以能精確攔截來襲導彈,得益于其制導系統(tǒng)中使用了大約4千克的鎢鈷磁體和鈦鐵硼磁體。美國“宙斯盾”系統(tǒng)的SPY-1雷達也使用了由稀土所制成的磁鐵,沒有這些元素,美國“宙斯盾”就要“失明”。
由于日本國內稀土資源極為貧乏,資源儲備成為其保障長期資源供給的首要措施。目前,日本資源儲備可分為石油、液化石油氣和稀有金屬三大儲備,其中稀有金屬儲備包括稀土在內的10種必須儲備的稀有金屬。日本資源儲備分為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兩個層次,且日本對于礦產資源的民間儲備體系的建立要早于國家儲備體系。早在1974年,日本通產省就已出臺相關政策,選定部分有條件儲備的礦產資源作為戰(zhàn)略資源進行儲備。在隨后的1976年,日本通過設立“特殊金屬儲備協(xié)會”這一社團法人,采取“政府出資、民間管理”的形式進行礦產資源的民間儲備。
近年來, 由于海外國家對于稀土出口呈現(xiàn)出逐漸加強管控的態(tài)勢,使日本國內稀土供給的穩(wěn)定性存在挑戰(zhàn)。為了降低國內稀土資源長期供給風險,日本政府在2006年發(fā)布《國家能源資源戰(zhàn)略新規(guī)劃》,將稀土、鉑、銦3種稀有金屬列入儲備對象,即將稀有金屬儲備種類擴展至10種。
為了保證戰(zhàn)時國防經濟的正常運行,日本建立了規(guī)模巨大的民用和戰(zhàn)略能源儲備。日本戰(zhàn)略石油儲備達到161天,用國際標準衡量屬于“很安全”的級別。日本建立了國內60天消費量的稀有金屬儲備,其中國家儲備42天,民間儲備18天。主要是鎳、鉻、鎢、鈷、鉬、釩、錳等稀有金屬,其進口依賴度超過90%。
據了解,日本將大量的稀土資源用于填補國家戰(zhàn)略儲備,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稀土資源儲備最多的國家。
連工業(yè)垃圾都不放過,日本對稀土資源的珍惜和循環(huán)利用讓人感嘆
據軍事專家稱,除了建立有效的儲備體系外,日本還通過鼓勵資源回收利用以及替代材料研發(fā)兩方面政策來降低對稀土資源的進口依賴。在2001年以來出臺的有關環(huán)境、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處理等一系列法律的基礎上,日本在2010年發(fā)布的科學技術白皮書中提到,要開發(fā)稀土高效回收系統(tǒng)、稀土替代材料,還通過設立環(huán)境廢物管理研究基金優(yōu)先資助稀土回收提煉研究,這項研究的核心就是從“城市礦山” 中收集和循環(huán)利用稀土資源。
據香港媒體報道,“城市礦山”的開采是日本稀土資源戰(zhàn)略近些年來的一個側重點。“城市礦山”是對廢棄的電子產品中所含有的金、鉑等貴金屬以及鈀、銦等稀有金屬的一個形象比喻,因為很多城市里那些廢棄產品所含的資源總量之大 已經相當于一個“礦山”的含量。而因為在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上的飛速進步,這些“城市礦山”對于日本來說不亞于甚至超過天然礦藏。
日本前任國土交通大臣冬柴鐵三曾在視察了日本一家手機回收廠后說,他們在手機中找到了“稀土和黃金”。2010年年底,多家媒體報道稱,日本企業(yè)從國外大量收購做精密儀器剩下的碎玻璃和工業(yè)垃圾,以從中提取稀土。國外的廢玻璃為何卻成了日本人眼中的寶貝?
唯技術先進,別無它途。自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就開始在如何提高對稀土資源的利用效率上動腦筋。1967年,日本一家公司就開發(fā)出“溶媒萃取分離法”并將其運用于工業(yè)化生產,實現(xiàn)了將稀土中十幾種性質相近元素進行分離的產業(yè)化應用。如今,日本產業(yè)界已有近50年的稀土提取與應用的技術積累。
責任編輯: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