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重金屬污染治理“持久戰(zhàn)”
2015年04月20日 9:41 4711次瀏覽 來源: 中國科學報 分類: 循環(huán)經濟
由160余位各學科專家組成的聯合攻關隊伍,將在未來10年甚至更久持續(xù)投入到中國農科院“南方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chuàng)新行動”中——
由160余位各學科專家組成的聯合攻關隊伍,將在未來10年甚至更久持續(xù)投入到中國農科院“南方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chuàng)新行動”中。
近日,該行動在湖南長沙正式啟動。啟動地點選在湖南,頗有向“鎘大米”宣戰(zhàn)的意味——自2013年“鎘大米”事件以來,作為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qū),湖南“魚米之鄉(xiāng)”的光環(huán)被罩上一層陰影。
而為參加此次啟動儀式,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找來近幾年關于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科研材料。他留意到,厚厚的幾百頁材料中,一半以上出自湖南的研究團隊。
重金屬污染“復雜超乎想象”
參加啟動儀式的農業(yè)部官員、農科院等院所專家?guī)缀跻恢峦?,南方地區(qū)重金屬污染是一項來源復雜、機理不清、極難治理的“世界性難題”。
項目負責人、農業(yè)部環(huán)境保護科研監(jiān)測所研究員劉仲齊介紹說,我國長期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眾多污染疊加形成的重金屬污染范圍廣、面積大。同時,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其不易被發(fā)現、隱蔽性強,且滯留時間長、具有累積性,“治理難度大”。
他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弄清楚灌溉水、大氣、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對“米鎘”貢獻的大致比例,已知的情況是“主要在種植過程中從土壤、灌溉水和肥料轉移而來”。
此外,即便知曉某水稻生產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的嚴重程度,也不足以判斷稻米是否就被重金屬污染。以鎘污染為例,不同水稻品種對鎘的吸收效率不同——同樣的本底條件、同一品種水稻,不同植株間鎘含量會有差別;鎘在土壤和作物之間的轉換機理也有待揭開——同一植株中,根、莖、葉的鎘含量可能與籽粒中的含量相差一兩個數量級。“問題復雜超乎想象。”劉仲齊說。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胡培松從2006年就“有意識地”跟蹤檢測南方稻米重金屬含量數據,但“很糟糕”的是“趨勢在往上走”,而現在仍然沒搞清楚鎘的源頭,“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重金屬污染的復雜性不僅表現在污染來源多樣性和機理的隱蔽性,還表現在治理方法和手段的特殊復雜性。
以土壤修復為例,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地治理和修復的技術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物理手段、生物方法和農藝方法。這些方法要么經濟成本高,如用“新土換舊土”的客土方法、施用重金屬調理劑等;要么耗時長,如“超積累植物吸收重金屬”方法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時間。
大協作力爭解決大問題
陳萌山在翻看了幾百頁材料后認為,盡管我國在重金屬污染防治方面已經進行了很多探索,但“目前這些技術都是停留在單項技術上,缺乏配套集成,實際應用率比較低”。
他還注意到,這些技術并未和國家政策有很好的匹配:“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出臺系統的支持政策來推動解決這個問題,歷史上還從沒有過這種機遇——當政府重視的時候,我們的科技能不能跟上?”
農業(yè)部科教司副司長王衍亮披露,農業(yè)面源污染早在2013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就被作為“一個突出的問題”提出來,中央層面要求就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拿出系統的方案”。他指出,“南方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這個課題正好契合中央的要求。
“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復雜性、長期性,需要組織跨學科、跨部門的科研力量,從不同領域、不同環(huán)節(jié)入手,從單項技術研究向多項技術綜合防治轉變。”陳萌山說,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協同創(chuàng)新的機制。
截至目前,已有農業(yè)部環(huán)境保護科研監(jiān)測所、中國農科院農業(yè)資源與農業(yè)區(qū)劃研究所等8個研究單位、10多個學科參與到該協同創(chuàng)新行動。“還有兩個所在啟動的前一天積極‘請戰(zhàn)’要求加入到項目中。”陳萌山介紹說,以后還可能會有涉及到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的研究單元加入。
陳萌山在啟動會上明確表態(tài),中國農科院將長期、高強度、持續(xù)支持該行動。
“我們創(chuàng)新工程國家(支持)上不封頂,去年給了3個億,今年7個億。”陳萌山說,如果明年這個重大問題解決得好,資助力度會更大。
歷史上,我國曾針對黃淮海鹽堿地綜合治理開展過農業(yè)科技“大會戰(zhàn)”,被稱為中國農業(yè)的“兩彈一星”。陳萌山希望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也能促進農業(yè)科學家大聯合、大協作,力爭出大成果,解決大問題。
論文“寫”在大地上
“我們的科研課題要從生產中、實踐中來,同時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王衍亮提出,重金屬污染防控必須要有科學依據,找出一種農民容易接受的、低成本的、操作簡便的技術,才能大面積推廣。
據劉仲齊介紹,協同創(chuàng)新項目以南方稻田主要重金屬鎘的防治為切入點,研究內容包括鎘污染特征與遷轉規(guī)律、污染過程防控和末端治理3個方面。項目目標包括“建立低成本、可復制、易推廣的南方鎘污染稻田全產業(yè)鏈的綜合防控技術體系,依托試驗基地進行示范推廣”。
“我們這個項目既要出SCI論文,更要出具體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方案;既要為國家全面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提供政策依據,又要提出具體的治理技術方案。”陳萌山希望,項目能以應用為目標,辦好實驗示范點,“最好是論文既寫在SCI上,也要‘寫’在大地上”。(趙廣立)
責任編輯:趙天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