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里的一桿旗
武警黃金四支隊區(qū)礦調兵內蒙古工作紀實
2014年11月18日 9:21 2593次瀏覽 來源: 國土資源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強風、暴雪、狂沙、旱災肆虐,給內蒙古阿巴嘎地區(qū)增添了幾分荒涼。在這片內蒙古中部的區(qū)域內,年久失修、無人居住的斷壁殘垣隨處可見,那是很多人因環(huán)境惡劣被迫遠走他鄉(xiāng)。然而,艱苦的環(huán)境沒有嚇退武警黃金四支隊的官兵們。他們頂著風沙在阿巴嘎開展區(qū)域礦產調查,僅僅兩年就提交金資源量11323千克,礦區(qū)設計報告2次獲黃金指揮部重大突破獎,用忠誠和汗水樹立起“為國尋金、為黨增輝、為民造福”的旗幟。
負重遷徙是工作的常態(tài)
區(qū)礦調兵負責用鉆頭把地下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巖石樣品取上來。他們的陣地是機臺,武器是鉆塔,每打完一個孔,都要組織搬家,向下一個地下目標鉆進。在三中隊,無論天氣多么糟糕,下一個鉆孔的位置有多遠,十幾米高的鉆塔必須在一天內拆卸、重裝,幾百噸重的鉆探裝備也必須在一天內從一處分解搬運到另一處,然后重新組合、正常運轉。鉆探搬家絕對是場硬仗。
一班長張會說:“每逢這一天,我們早上4點鐘就起床開飯,在灰蒙蒙的夜色中迅速集合。”官兵們像螞蟻一樣不停地拆卸,捆綁,運輸。大的用車拉,小的用人扛。因為時間緊張,很多部件都用手和肩膀運送。
高原上的陽光紫外線強,因為沒有遮擋地風吹日曬,臉裸露在外一天就掉一層皮。帽子戴在頭上不透風,一名班長為了涼快干脆把剛吃過的半個西瓜皮套在腦袋上。為了不被曬出皮膚病,天再熱,大家也不敢脫衣服,汗水風干形成的鹽漬一道道留在迷彩服上。
區(qū)礦調兵的午飯向來是風餐,搬家時更是如此。山頭上沒有背風的地方,大風裹著沙石吹進飯菜里,大家只好把米飯和著沙子一塊吃進肚子里。
收工時多半已到晚上八九點鐘,被風沙狂吹了一天,每個人帶回的沙子有一兩斤,很多人的頭發(fā)里面都是碎石子。每次搬家回來,都有幾位白天一直沖在前面的班長坐在床邊正準備洗漱,衣服脫了一半就坐著睡著了……
每一個夜班都是一場考驗
鉆探施工最辛苦的值班是夜班。高原的夜總是冷的、涼的,即使是夏天,也要穿著棉襖棉褲上班。每到深夜,荒野一片空寂,只有鉆機的馬達不停轟鳴。四名鉆探兵在各自崗位上重復著和泥漿、提鉆桿、取巖芯……特別是操縱鉆機的班長,一刻也不能離不開。站位處在鉆塔的風口上,涼風吹著腿腳,把棉衣打透。長時間夜班工作,讓他們患上腰腿風濕病。
最難忘的還不是辛苦,而是“白天兵看兵,夜上數星星”的單調與孤寂。
有一次,402機臺五班值大夜,凌晨,鉆塔外傳來了高低起伏的歌聲,大家愣愣地聽,唱歌的人方言太重,聽不懂。撩開塔衣一看,甘肅新兵南順紅正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唱秦腔。
長夜漫漫,很多新兵困了會一不小心撞在鉆塔身上。一次,一名新兵按照班長的指示去鉆塔外取巖芯箱,十幾分鐘仍不見回來。出去找時發(fā)現,他倒在地上睡著了,手里還抱著兩個巖芯箱。
“適應期得一個月,以后每天過了凌晨三四點就好了。”中隊長張貴林說, “大家慢慢都會適應在夜色下施工,都會成長為慣于夜戰(zhàn)的老兵。”
困難磨礪出難不倒、打不垮的兵
鉆探中真正的考驗是處理突發(fā)故障。在化德施工中,有兩次井故讓中隊官兵刻骨銘心。
今年出隊不久,401機臺突然在半夜卡鉆。經過兩個晝夜的試驗都沒把地下的鉆桿拔出來,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中隊長閔忠軍急了,拿出多年未用的“殺手锏”——打吊錘。他把全中隊戰(zhàn)士分成四組,每組拽一根纜繩,四條纜繩又系在一處,繩頭處拴上一塊重達1噸的實心鐵錘。老機長張傳國在旁邊組織大家喊號子,張貴林也加入隊伍中間上拉下砸。“一二,嗨嗨,一二……”那夜,整個山頭都被沉悶的撞擊聲震響。近百次的撞擊成功松動了巖石,“被巖層綁架”的鉆桿拔出來了,大家滿頭大汗地抱在一起。
ZKA22503鉆孔施工一直順利,鉆進200米沒出現任何問題。半個月前的一個凌晨,山上對講機猛喊:“出事了,要埋鉆!”中隊長外出開會,機長在外面學習,剛畢業(yè)的國防生、技術員劉星宇被大家委以重任推上了機臺。劉星宇雖參與過每次井故處理,可自己挑大梁還是頭一回。已經鉆井了幾百米、投入了幾十萬元經費的鉆孔,絕對不能在自己手里廢了。他一咬牙,一路小跑上了山。他要求班長上下串動鉆桿,撈出地下的所有鉆桿,接著開始調配鉆井液。地下巖石破碎,他用植物膠、聚丙稀增加黏度;地下巖石壁易松動,他又拌進白泥、纖維素和強堿護壁;地下巖層破碎處易出水,他再用天平稱好腐殖酸鉀,倒進去抑制水離子滲出……小劉把大學學到的本事全用上了。經過十幾次反復試驗,他和戰(zhàn)友一起看著灰色的鉆井液緩緩灌入地層。奇跡出現了,地下巖石附首屈服,鉆機的馬達又在夜色里嗒嗒地唱起歌來。
劉新宇這時才覺得手上陣陣疼痛。因為著急,顧不上戴塑膠手套,手指被強堿燒出的水泡一個挨著一個。他身邊的戰(zhàn)士在調制泥漿過程中,渾身、滿臉粘上棉花狀的纖維素,都成了“白袍老道”、“白眉大俠”。
后來,小劉根據這次處理井故的配方寫出一篇論文在全國知名期刊發(fā)表,還得了二等獎。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