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臺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默認分類
2010年03月30日 11:26 12781次瀏覽 來源: 國家環(huán)??偩?/a> 分類: 鉛鋅資訊
四、廢電池污染防治的技術路線
技術政策按電池的生產(chǎn)與使用、廢電池的收集、運輸、貯存、資源再生與處理處置的順序,分別提出了指導性技術路線要求。
1、電池的生產(chǎn)和使用
技術政策重申了1997年中國輕工總會、國家經(jīng)濟貿(mào)易委員會、國內(nèi)貿(mào)易部、對外貿(mào)易經(jīng)濟合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海關總署、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等9部委局聯(lián)合發(fā)出布的《關于限制電池產(chǎn)品汞含量的通知》要求,并要求逐步提高堿性鋅錳電池的比例,逐步淘汰糊式電池;發(fā)展鋰離子電池和氫鎳電池等可充電電池的生產(chǎn),替代以至最終在民用市場淘汰鎘鎳電池。為促進廢電池的有效回收和處理,技術政策對電池生產(chǎn)的標識提出了明確要求。
2、廢電池的收集
從收集方式上看,廢電池有混合收集和分類收集兩種方式。對廢電池的收集,技術政策規(guī)定:廢電池的收集重點是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蓄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和氧化銀等廢棄的扣式一次電池。廢一次電池的回收,由回收責任單位審慎地開展。在目前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
要按照《關于限制電池產(chǎn)品汞含量的通知》要求,整頓電池市場,將含汞量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偽劣電池淘汰出市場。廢充電電池和廢扣式電池的收集責任被明確為其制造商和進口商,將來要將這些電池送到制造商、進口商設置的專用的收集設施內(nèi)。
3、廢電池的處理和處置
目前,大多數(shù)廢電池混合進入城市生活垃圾,隨著生活垃圾填埋、焚燒或者堆肥。對分類收集的廢電池一般采取貯存、回收利用和填埋的方式處理。
廢電池中的金屬汞、鎘、砷、鋅在焚燒時易揮發(fā),焚燒后部分帶入底灰,部分被煙氣帶走,遇冷空氣凝結成為均勻小粒狀物。部分金屬物在爐中參與反應生成氯化物、硫化物或氧化物,比原金屬更易氣化揮發(fā),這些物質最終多轉化為底灰殘留物,使灰渣中的重金屬含量增大,難于處理。因此,焚燒處理含鎘、含汞、含鉛廢電池可能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重金屬富集程度很高的灰渣也可成為重金屬污染源。
廢電池中的金屬汞、鎘、砷、鋅在焚燒時易揮發(fā),焚燒后部分帶入底灰,部分被煙氣帶走,遇冷空氣凝結成為均勻小粒狀物。部分金屬物在爐中參與反應生成氯化物、硫化物或氧化物,比原金屬更易氣化揮發(fā),這些物質最終多轉化為底灰殘留物,使灰渣中的重金屬含量增大,難于處理。因此,焚燒處理含鎘、含汞、含鉛廢電池可能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重金屬富集程度很高的灰渣也可成為重金屬污染源。
垃圾中的廢電池對堆肥的貢獻在于增加了堆肥產(chǎn)品重金屬的含量,廢電池還可能和堆肥產(chǎn)品中的其它成分發(fā)生作用,加速重金屬的溶出,污染程度取決于廢電池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廢電池量很少時不會對于堆肥產(chǎn)品構成嚴重的污染。
廢電池在生活垃圾填埋中產(chǎn)生的污染也取決于廢電池在垃圾中所占的比例。我國目前填埋處置水準較低,很多生活垃圾處于簡單堆放狀態(tài),廢電池中的重金屬可通過滲濾作用直接污染水體或土壤。對于達到安全填埋標準的生活垃圾填埋場,電池中化學物質到達受污染介質的過程非常緩慢,濃度也比較低,不會造成大的污染。日本自80年代初開始對垃圾填埋場中廢電池汞的遷移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基于技術成熟程度和再生成本的考慮,技術政策規(guī)定:廢電池的資源再生工廠以廢充電電池和廢扣式電池的回收處理為主,審慎建設廢一次干電池的回收利用工廠。
根據(jù)廢電池在生活垃圾不同的處理方式中的污染特點和可能,技術政策規(guī)定:在對生活垃圾進行焚燒和堆肥處理的城市和地區(qū),宜進行垃圾分類收集,避免各種廢電池隨生活垃圾進入垃圾焚燒裝置和垃圾堆肥發(fā)酵裝置;禁止對收集的各種廢電池進行焚燒處理。
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城市和地區(qū)的垃圾處理方式是填埋,可以將廢一次電池和生活垃圾一起安全填埋。
一段時期以來,廢電池污染受到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開展了一些廢電池回收的環(huán)?;顒印<夹g政策的發(fā)布實施有利于提高公眾對廢電池的污染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統(tǒng)一思想,促進廢電池污染防治活動健康、有效的開展,推動廢電池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化管理。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m.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